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推荐的,所述的固定腔10两侧的输料轴6上的螺旋板13设置为反向结构,将固定腔10两侧的输料轴6上的螺旋板13反向设置,能够使市政排水管内污泥从市政排水管的两端向中部位置移动,提高了污泥的清理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推荐的,所述的定位板5通过安装环15、紧固螺栓16设置为可在提料筒1上调节高度的结构,将定位板5放置在两端市政排水管连接的窨井顶部,提料筒1底端的输料筒2两端分别伸入市政排水管内,通过定位板5能够对提料筒1起到定位作用,避免污泥清理过程中发生晃动,提高污泥清理过程中的稳定性,根据窨井的深度,通过安装环15、紧固螺栓16调整定位板5在提料筒1上的位置,使提料筒1能够满足不同深度的窨井需求,提高了清理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清理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清理装置的成本。实施例二:如附图5所示,一种适用于城市排水管的螺旋污泥清理装置,包括提料筒1、输料筒2、电机3、提料轴4、定位板5、输料轴6、延长筒7和延长轴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提料筒1顶端设置有排料管9,所述的输料筒2与提料筒1底端垂直连接,在输料筒2内设置有固定腔10,并在输料筒2两端上设置有连接套筒12。污泥输送的具体方法有哪些?沉淀池污泥输送管
空气压缩机出气端通过气管分别与混合搅拌箱和压滤机主体相连。推荐的,水平输送箱体上设置有用于对内部输送圆筒清洗的进水管,进水管通过水泵与外部水源相连。推荐的,进水管出水口位于水平输送箱体内,进水管出水口处连接有分流管,分流管上均匀设置有多组清洗喷头。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电机带动主动辊转动,通过主动辊和从动辊带动输送带转动,通过输送带上设置的多组输送挡板对污泥进行提升运输,污泥在输送带的输送下落入到接料斗中,通过接料斗下端设置的连接管进入混合搅拌箱内,第二电机工作带动搅拌轴转动,通过搅拌轴上设置的多组搅拌杆对含水污泥进行搅拌,将均匀分布的污泥颗粒和水分初步打散,形成了大量的污泥团、而污泥团外部包裹水分的结构,有利于提高后续对污泥的压滤脱水效果;搅拌后的污泥落入到输送圆筒内,第三电机带动连接轴转动,通过连接轴上设置的螺旋输送叶片对污泥进行输送,且螺旋输送叶片在对污泥输送的同时进行混合,污泥中含有的污水通过第二过滤孔进行过滤,有效提高污泥压滤脱水效果,过滤的污水通过排水管排出;输送到输送圆筒端部的污泥通过出料管落入到压滤机主体内进行进一步压滤脱水。沉淀池污泥输送管污泥输送的设备有哪些?
当主油缸11或第二主油缸12前进泵料到达主油缸检测装置13或第二主油缸检测装置14时,均触发伺服控制阀3斜坡启停,降低主油缸11或第二主油缸12对油路的高压冲击。集气效应的判定:结合图2、图3,进一步阐述集气故障的判断机制。在固定沿程的正常泵送条件下,配合PLC的采集反馈信号及计算机收集分析数据,压力变送器9反馈液压油路动态压力值P1;转速传感器18反馈螺旋19转速值n1,压力变送器22反馈泵斗腔23动态压力值P2,物位传感器21反馈料斗20的料位值为L1。当系统出现集气故障时,压力变送器9反馈液压油路压力值P1’,转速传感器18反馈螺旋转速值n1’,压力变送器22反馈泵斗腔23动态压力值P2’,物位传感器21反馈料斗20的料位值L1’。PLC采集并反馈运行数据值,计算机收集数据并进行对比,按图3控制逻辑判定集气故障并解决管道集气故障工况2:当泵送管道25内出现集气故障时,伺服控制阀3的Y1得电,控制回路建立有效压力。当第四方向控制阀16的Y5得电,次泵1出油口B与第四方向控制阀16的T—B连通,油液推动第三方向控制阀15的右工位连通油路,油液推动第二方向控制阀10的右工位连通油路。此时,主油缸有杆腔,与第二主油缸有杆腔,完成低压回路向高压回路的转换。
所述的延长筒7一端与输料筒2一端通过连接套筒12连接,并在延长筒7另一端上设置有连接套筒12,所述的延长轴8放置在延长筒7内,将延长轴8一端与连接螺筒18连接,在延长轴8上设置有螺旋板13,并在延长轴8另一端设置有连接螺筒18,根据市政排水管的长度,将多根延长筒7、延长轴8组合在一起,提高了清理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清理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清理装置的成本。推荐的,所述的输料筒2两端及延长筒7一端上均设置有挡板11,并将连接套筒12设置为可在输料筒2、延长筒7上旋转的结构,通过挡板11能够对输料筒2、延长筒7上的连接螺筒18起到限位作用,便于延长筒7与输料筒2及延长筒7与延长筒7之间的连接,进而提高输料筒2的长度,使两段承载排水管内的污泥由排水管两段向两端排水管连接处流动,聚集后的污泥在提料轴4及提料轴4上的螺旋板13搅动下沿着提料筒1内壁上升,并经过排料管9排出,提高污泥的清理效率,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根据市政排水管的长度,将多根延长筒7、延长轴8组合在一起,提高了清理装置的通用性,扩大了清理装置的适用范围,降低了制造多套清理装置的成本。推荐的。污泥输送系统的修复工作。
本发明涉及液压泵送污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除污泥柱塞泵输送管道集气问题的控制系统。背景技术:污泥柱塞泵送系统具有输送排量大、输送距离远、节能效果好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在脱水污泥输送领域备受推广。污泥柱塞泵输送的污泥主要为含固率20%以上的脱水污泥,由于污泥进入泵腔过程中,脱水污泥会带入大量空气进入泵内,空气随同污泥输送出泵体后进入污泥管道内,并在管道内集聚,当气体集聚到一定量且随污泥输送到管内一定位置时,由于气体具有压缩性,气体后端管道污泥泵送压力值会与气体前端管道污泥的背压值达到一个平衡。由于污泥柱塞泵的主输送缸换向具有间歇延时特性,管内集聚气体将被迫压缩—回弹—压缩往复做功,导致污泥泵送失败。如不实施泵送过程的实时监控及故障预判定,无法及时破坏污泥泵管道集气问题,泵送系统将无法正常输送污泥。当前针对污泥柱塞泵送系统集气故障,通常做法是在管端、管中设置排气阀。但由于管道集气位置的不确定性,导致排气效果不佳,需要通以高压水将沿程污泥冲洗出管,产生后续处理工程量大、劳动强度高、对现场环境不友好等不利情况。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污泥输送多少钱一平?河道污泥输送泵原理
污泥输送系统修复方法有哪些?沉淀池污泥输送管
通过该结构能够实时观察污泥过滤装置的过滤情况,及时清理内部过滤组件上的磁性体、杂质等,同时能够更换破损的过滤组件,修护污泥过滤装置。管体1可拆卸插设在污泥输送管道上,在内部输送污泥进入污泥泵之前对污泥进行过滤,并可在设施进行停车检修时,拆除管体1,进行清理、维护和更换,**降低了维修难度,提高了应用便捷性。支撑结构4为沿管体1周向设置的一圈楔形凸台,凸台与管体1内壁焊接固定;过滤组件可拆卸固定在支撑结构4上,大部分情况下,管体1为竖向设置,污泥自上而下输送通过管体1,过滤组件可以**是放置在支撑结构4上,与支撑结构4接触设置,便于过滤组件的定位,**降低了安装难度,而且便于拆卸,方便清理过滤组件上的杂质。过滤组件包括沿污泥输送方向顺次排布的过滤网片5和格栅板6,过滤网片5为螺旋编织的过滤网,垂直于污泥输送方向设置,四周边沿与管体1内壁贴合设置,过滤网片5采用脱磁处理的不锈钢材料制成,其孔径可以根据污泥的流量,输送污泥的含水率不同具体选择,能够有效地过滤经过污泥输送通道的杂质;过滤网片5与格栅板6上表面焊接固定,格栅板6下表面与支撑结构4连接固定,格栅板6与过滤网片5平行设置,四周边沿与管体1内壁贴合设置。沉淀池污泥输送管